1月30日,江西省发改委、江西省能源局发布《江西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3-2035年)》,提出了具体目标:
当前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00吨/年,全省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00辆,投运一批氢动力船舶,累计建成加氢站10座。全省氢能产业总产值规模突破300亿元。2026年到2030年,电-氢及氢-电系统综合能效显著提高,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氢储能、氢冶炼、绿氨等示范应用广泛开展。2031年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制氢基本实现市场化,成为全省能源和产业脱碳的重要保障。
江西省将着力建设以“九江-南昌-吉安-赣州”为轴线的“赣鄱氢经济走廊”,贯通链接内部、融入周边的氢经济主动脉,北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南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带动东西两翼各地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发展氢能相关产业。并提出了打造“氢清江西”的口号。
北部片区:
九江:以氢动力船舶为特色发展沿江沿湖氢能产业,发展氢能产业储运用环节高端装备制造,打造江西省氢经济开放先行区。南昌:开展城市氢燃料电池公共交通示范,以及“南昌-九江”开展城际氢动力物流重卡示范。引领建设氢燃料电池汽车环鄱阳湖示范城市群。加强航空领域氢燃料动力应用研究和应用示范。
南部片区:
赣州:进一步壮大氢能贸易和氢气储运服务市场,探索氢能产业市场机制,建设全省氢能市场化运行的“桥头堡”。吉安:打造氢能装备制造高地,为全省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筑牢基础。依托赣州、吉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加强可再生能源制氢和氢能在电力领域的示范应用,探索以氢能支撑可再生能源发电大规模、高比例发展,提升氢能在能源体系中的作用。结合国家和省级天然气管网规划布局,稳妥探索管道输氢和天然气掺氢试点示范。
东西两翼片区:
支持鹰潭、萍乡、景德镇、宜春等结合有色产业、铜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和钢铁产业、陶瓷生产绿色转型、锂电产业融合等,探索氢能规模化应用,推进氢冶炼技术。
文件在专栏2公布了氢能产业发展布局重点项目:
副产氢综合利用项目:积极推进九江濂溪区化纤工业基地、吉安新干工业园工业副产氢和萍乡旭阳焦玻焦炉煤气综合利用项目,加强工业副产氢提纯、压缩、充装设施建设,提高工业副产氢利用率。
可再生能源制氢和多种清洁制氢:以赣州、吉安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规划项目集中的区域为重点,推进一批可再生能源水电解制氢项目。探索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就近制氢、就地利用。在农林生物质废弃物资源丰富的区域,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生物质资源制氢试点示范项目。
氢储运和加注设施:以南昌、九江为重点,在环鄱阳湖区域利用符合条件的加油站、加气站,建设一批日加氢能力500公斤到1000公斤的综合能源站,同步加强氢气储运配套设施建设。依托九江港建设长江流域绿色甲醇、合成氨等综合集散贸易基地。在吉安市大型物流园开展公铁联用输氢示范运营,逐步探索氢储运由低压到高压、由气态到多相态、由近距离到中远距离的运输。
氢能装备制造项目:建设吉安氢能装备制造高地,依托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先进氢能装备产业园”,加快落地氢储能四元材料、氢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电堆生产线落户。以南昌市汽车产业为基础,引进氢燃料相关配套产业,开展氢燃料电池整车研制。支持九江、鹰潭引进氢气储运设备、加氢装备和氢能发电设备研发和制造项目。加快九江氢能船舶研究和应用。支持南昌大学共青城光氢储技术研究院研发培育氢燃料电池核心材料与部件制造产业。
在突破方向上,江西依托稀土等矿产资源优势,将大力发展储氢新材料产业。力争用10-15年时间,将江西稀土储氢新材料技术及产业打造成为具有国内领先地位的细分领域。其次是结合省内航空工业和学科优势,集中力量推进氢燃料涡轮发动机、氢燃料电池和混合氢动力装置在航空器、无人机方面的应用研发,打造未来空中交通领域实现碳中和的核心技术。尝试从多方面推进氢能应用,力争在电力等2-3个产业化应用场景取得重要突破,实现氢能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来源:国际能源网/氢能汇